坑边闲话:最近我做了两期与家庭 NAS 和个人数据备份相关的内容,但收到了好多批判的声音。其中认为我不懂 NAS 的不在少数,选择在 QQ 群和我当场对质人的也有很多。这里我想集中回应一下。

我现在依然坚持我的观点:如果你的机械阵列存储的多是热门电影,或者此类可公开下载的内容占比已经达到现有数据的 85% 以上,那你基本可以告别机械硬盘了。

之前我在家庭仅闪存 NAS 里说得有点急(因为我刚从苏格兰旅游回来,手头的事情一团乱,然而我想趁着当时头脑比较清楚就赶紧录了素材。)事实证明视频较长,我后面说话的时候嘴巴已经有点不够流畅了。

下面我再把核心观点罗列一下。

1. 杀死机械盘的不是 SSD,而是高速带宽·

此前我们从没想过家庭网络可以做到 1000Mbps,甚至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开始推广 2500Mbps,这是很吓人的。日本某些地区的万兆因特网也开始普及,比起他们我们还有点差距,但我们现在这个速度已经很够用了。这时候,使用网盘作为存储流媒体数据的想法就很自然、直接了。

使用机械阵列存储大量电影,这种用法自 2010 年代开始在群晖用户流行开来。毕竟当时的网络完全不能满足在线看高清 1080P 蓝光电影的需求。我记得我上大学时,宿舍的宽带升级到 50Mbps,我们兄弟几个都欢天喜地。

那么问题来了,高速带宽+网盘可行吗?我的评价可行。

大部分人只是缺乏对网盘工具的使用经验,现在B站一堆教你怎么用各种小工具生成 strm 文件的教程,然而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在本质上其实很朴素。

我承认现在要想用好网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但是只要你突破这个技术障碍,迎接你的就是全新的生活方式。

2. 需要什么技能呢?·

我认为需要以下技术点。

  • 要弄懂网盘挂载路径的缓存策略。网盘不同于本地存储,它是一种对象存储服务,因此大多数网盘 API 并不支持按路径访问具体文件的功能。你看到文件列表的只是一个伪 list,背后的 HTML 元素都是一个个的文件提取码/UUID,它们具体在网盘服务器上的组织形态只有服务提供商知道。将网盘的目录结构持久化地缓存在本地可以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很多人在群里说网盘打开慢,palybackinfo 加载慢,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合理设置缓存策略其实可以极大提升用户体验。按照我的经验,设置好之后,基本可以和本地看电影一样快。
  • 要弄懂网盘的写入缓冲策略。网盘挂载工具为了保证存储一致性,一般都是使用文件级别的 buffer 进行缓冲加速,然后异步同步到云端。目前来看,常用的成熟的缓冲算法只适用于固定大小的 data block 或者流数据,而文件因为大小参差不同,所以传统 buffer 管理算法不太好直接使用。但是!我们用网盘存储影片,不代表我们经常往里面写入影片。电影都是从网盘离线下载的,我们只读就好了。实在需要上传也是极小的个例,有人值守模式盯一会儿即可。
  • 如果你使用刮削器,需要对刮削模式写点辅助代码。一般来说不宜把所有影音数据(视频,poster/thumb/art/srt/nfo)都放在网盘上,网盘小文件 I/O 确实很慢,而且扫多了会触发网盘的风控策略。我们可以使用符号链接进行刮削,随后把符号链接 symlink 替换为 strm 文本文件。当然,要特别注意 strm 路径与网盘在容器里的路径的一致性,而且 SMB 共享、容器路径映射均不支持软链接。通过 GPT 辅助写点代码,基本可以让这个过程全自动化。

3. 面对质疑·

很多人,比如司马南,他不是底层阶级但是天天为底层阶级发声,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想和底层群众站在一起(事实上也不可能),而是他这样子发声可以有流量、可以赚钱。

NAS 也是一样,很多博主搞机械阵列的 NAS 并不是他们喜欢,而是这么做有流量、可以拿厂商的钱。我之前和圈内知名的无线路由器测评老哥交流过,他说他自己这几年根本不想玩无线路由器了,他自己家里的路由器也是很久没动过了。他还说,无线路由器天天年年就是那点东西,一点新技术都没有,他现在还坚持测信号、做拆解,无非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使用无线路由器上网,而是直接用 6G 信号搞定无线终端联网,并且运营商提供无线流量的便宜套餐,这对他肯定是砸饭碗级别的打击,因为那时候就真的没人买无线路由器了(至少我就不买了)。

机械 NAS 真的可以退了。而且机械盘不是已经坏了,就是在坏的路上,而且很难预测实效时间。虽然现在有很多科研工作或工业软件声称可以让 AI 来分析 SMART 记录,然后精准预判磁盘实效,但是这很难说得准。固态硬盘通过 OP 百分比,基本可以解决写死的问题。当然,SSD 也有自己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比固态盘要容易解决。

我们现在的很多 IT 基础设施(比如 ZFS)都是为机械盘打造的,并不是很适合 NVMe 存储。在中国,民用下行带宽不是问题,我们还有很远大的前景。而云厂商通过 NVMe 降低存储的总体拥有成本,也可以带来极高的数据并发访问能力。比如,10000 个网盘用户并发地进行随机 file seek, 可以让 NVMe SSD 的读取速度接近理论上限,再搭配超高速的 IDC 带宽,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

尾声·

自从去年,我已经陆续地把收藏多年的北邮人 BYRPT 数据上传到了网盘,而且观影体验可以说毫无变化。唯一恶心我的一次是阿里网盘二次收费。

四个 16TB 机械盘的 NAS 配下来,一般也得万元左右。这个钱可以开多少年的网盘会员了?

当然,肯定有人继续批判我:你恰不到 NAS 厂商的烂钱,就开始恰网盘场上的烂钱了。我只能说,对这些我真的一分钱都没有收。所说所想,皆是真实。